载体建设
◎ 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依托,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 以于家堡金融区为依托,建设京津冀金融合作示范区
◎ 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先导,建设京津冀国际产能合作先导区
◎ 以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为依托,打造京津冀高端制造合作平台
项目建设
◎ 加强与重点院校的合作,积极吸引高端产业增量经济落地新区
◎ 抓好央企招商,全力引进一批央企投资项目
◎ 做好“对外辐射”,推动新区主导产业在河北布局配套产业
◎ 出台系列政策,鼓励符合新区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的企业落户
记者昨日从区发改委了解到,2016年,滨海新区狠抓落实,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2016年来自京冀的项目达1021个,总投资为1354亿元。
加快推进载体建设
载体建设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滨海新区明确了载体特色发展方向,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依托,探索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以于家堡金融区为依托,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设京津冀金融合作示范区;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为先导,加快先行先试,建设京津冀国际产能合作先导区;以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为依托,推动先进装备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造京津冀高端制造合作平台。研究推进央企总部聚集区和互联网经济示范区。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海铁联运、空铁联运服务持续向京冀地区延伸,与河北省港口集团组建津冀港口投资公司,港口资源优化迈出重要步伐。
千余京冀项目涌入新区
目前,滨海新区承接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滨海新区来自京冀的项目达1021个,总投资为1354亿元。
滨海新区完善了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库,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分类,密切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走访对接北京、海淀、朝阳、东城、西城等中心城区,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的合作,积极吸引高端产业增量经济落地新区。
新区还着力抓好央企招商,完善央企项目信息库,建立与央企一对一对接机制,定期开展推介,全力引进一批央企投资项目。
在吸引项目的同时,滨海新区还“对外辐射”,深化与唐山、沧州、保定等城市合作,设立自贸试验区曹妃甸保税仓储物流基地,推动新区主导产业在河北布局配套产业,开通“滨沧旅游一票通”。
自贸区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八成落地
滨海新区陆续出台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科技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在政策、资金、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强支持,重点鼓励符合新区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的企业落户。
天津自贸试验区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有141项落地实施,高新区出台“创新创业通票”制度,行政审批效能不断提高,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为企业在新区经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交通一体化不断推进
在交通方面,津石高速、津港高速二期等道路正在建设,滨海新区轨道交通B1线工程、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2线工程、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4线一期等轨道工程正式开工;津冀渤海港口投资公司已初步形成了黄骅港集装箱码头、天津港临港经济区新兴建材码头等投资项目。
绿色生态屏障逐步建立
生态环保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永定新河南北两岸绿化工程、黄港二库堆岛绿化工程、黄港公园绿化工程等正在建设中,临港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已完成,北大港湿地万亩鱼塘周边道路建设已启动。蓟运河、永定新河、潮白河、独流减河等渤海入海河流及排污口治理初见成效,已对多家工业企业实施了深度治理。溪谷公园、官港郊野公园等项目已初见成效。
2016年1-12月,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40,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5%,全市排名第二。
科技协同创新取得进展
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进驻新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样机研制项目成功中标。智能识别产业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项目、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基地等科研机构落户新区;启迪之星(滨海新区)孵化基地、飞马创业孵化器、天津海纳创鑫创业孵化公司等孵化器入驻新区;众多企业将相应的研发机构迁至新区,如联众游戏、飞腾CPU研发等。
金融开放创新取得进展
融资租赁持续快速发展,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国内第一单大飞机租赁资产交易和第一单项目公司股权交易等创新项目在东疆保税港区进行。新区制定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商业保理业试点管理暂行办法》,落实了商业保理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以于家堡为金融聚集重点区域,通过枢纽站联调联试的契机,为“双创特区”搭建离岸金融平台和离岸服务中心。
社会领域合作初见成效
新区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成立国家开放大学滨海实验学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建北京大学滨海医院。中新天津生态城即将与北京几家知名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办基础教育和国际高中。与北京的义务教育一体化也正在稳步推进中。